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白洋淀是华北区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华北明珠”、“华北之肾”。近年来,河北雄安新区加大白洋淀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通过系统性生态治理,水质持续提升并稳定在Ⅲ类标准,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治理效果显著。沙河是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河流之一,承担着白洋淀生态补水和区域地下水补水等重要工作。
为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司法护航区域高质量绿色发展,确保白洋淀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9月8日,在安国法院院长刘慧的主持下,安国市人民法院及安国市人民检察院、安国市公安局、安国市水利局、安国市生态环境局安国市分局、安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国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举行了“沙河流域安国市段生态司法保护基地”揭牌仪式,多部门共同签署框架协议对沙河流域安国市段水资源生态进行协同保护。
安国市政法委书记吴国立强调,各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联合发力,为沙河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领悟沙河流域安国市段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上下游协同、全流域治理,统筹推进生态修复。二是培育先进典型、加大沙河流域安国市段保护力度的宣传工作。各单位多维度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为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三是建立协作机制,形成“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司法审判+生态修复”的协同共治格局。着力构建以“预防、监督、保障、化解”为主的“四位一体”生态法治服务模式。各单位汇聚合力,加快打造沙河流域安国市段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新名片。
安国法院院长刘慧指出,沙河流域安国市段水资源生态基地建设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市法院有责任和义务为沙河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沙河流域安国市段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要注重加强司法协作长效机制建设,对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二是筑牢司法屏障,持续打造环境资源审判新模式。人民法院依法妥善审理涉环境资源的案件,高起点、全方位推进司法保护基地建设。三是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形成合力。全面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配合。完善信息数据共享、证据调取采信、案件线索移交等工作机制,推动沙河流域安国市段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和系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