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的捷报传来,安国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全体干警一片欢欣鼓舞,同时感慨良多:这一来之不易的荣誉背后,是大家在执行之路上的艰辛跋涉和执着付出。
2020年12月,某药业公司由于产品销售、资金回笼受阻,未能按约给供应商付款,共欠473名供货商货款,金额高达1800万元。
起诉状、强制执行申请书雪片般飞到法院。能否想出一个方案,既维护债权人的权益,又能保住企业?这成为一个难题。
有难题,执行局就迎难而上。为了有针对性地给出执行方案,执行局局长袁景洲多次带队深入企业实地勘查、调阅账目,其间多次召集债权人代表与该药业公司负责人、股东等到法院协商。晨光熹微之时,夜幕降临之际,人们总能看到执行局干警在忙着联系债权人、公司,总结材料,计算数据,他们走路很急,彼此交谈语速很快。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分析、研判、对比,一个最佳方案逐渐清晰。“可以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参照破产重整制度,以催收账款为基础,对全体供货商分期偿还,为公司争取盘活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保住企业,又能逐步清偿债权人的全部利益。”袁景洲在债权人大会上公布了“活封、催收、分期、监管”的执行方案,执行中引入“临时管理人”机制成型。
在执行中引入“临时管理人”机制,是一个首创。首创,意味着没有先例可循,也意味着债权人的不理解。“这能行吗?”“公司都这样了,咱的钱真能要回来?”方案公布后,面对债权人的质疑,执行干警挨家挨户走访,解释制度的意义、实施方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常常一说就是一上午,一看表,早已过了吃饭时间。经过干警们不厌其烦的解释,债权人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最后全力支持,此方案得以实施。
披星戴月走过的路,身后终将曙光出现、繁花遍地。现在该公司已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月营业额突破百万元,累计偿还货款600余万元,不仅实现了当初“企业不破产、工人不下岗、债务得清偿”的目标,也最大程度发挥了能动司法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该案例形成了广泛的带动效应,其成功经验应用于保定市十余家企业,为经济实体注入了发展活力。
安国法院执行局聚焦民生,突破困局,把难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在原告刁某起诉被告刘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双方达成调解,但调解书生效后,被告一直未按约定履行,原告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为了保障刁某的合法权益,执行局干警凌晨敲开刘某家门,出示证件后,依法对其司法拘留。经向刘某释法明理,重申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将会面临的后果,最终刘某答应偿还借款。
由于12月份连续多日下雪,气温骤降,道路结冰,执行法官考虑到刁某已年近八旬,出行不便,便带领干警冒着大雪驱车赶到刁某家中,一同前往的刘某亲属当场偿还了借款。
事后,刁某为执行法官送来锦旗:“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那几天外面那么冷,还下着大雪,你们为了我的事跑前跑后。太感谢了!”“没关系,您这个案子解决了,我们也替您高兴呢!”
这样的故事,每名执行干警都能讲出来几个。一面锦旗,一份认可,一句感谢,一份信任,执行局干警把视角对准群众,把情感贴近人民,用坚实的脚步走出了一条司法为民之路。
坚定了司法为民的决心,就要千方百计地蹚通执行之路。2023年,安国法院受理执行案件3100件,执结2970件,执行到位标的额4.6亿元。常态化开展“护航古城、重拳治赖”集中执行行动,寒来暑往,凌晨出击、深夜突访是他们的日常,共拘留、拘传280人,扣押车辆32辆,查封房产119套,将久欠不还的201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限制高消费779人次,319名失信被执行人慑于法律威严主动履行判决义务,切实将申请执行人的“纸上权益”兑现成了“真金白银”。人民群众将一面面锦旗送到执行法官手中,鲜红的锦旗背后,是一桩桩实事、一件件难事的落地落实,凝聚着执行局干警的心血和汗水。
用奋斗埋下的伏笔,明天定能收获惊喜。2023年,安国法院执行局除了收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荣誉外,其首创的执行中引入“临时管理人”机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能动司法(执行)十大典型案例,写入河北省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列入保定市委市政府微改革项目,经验做法在保定市推广,是保定中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护航企业健康发展八项举措》之一。